• 聚焦分层关注 践行“动学”理念——曙光学校锚定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开展小班化教学专题教研活动

聚焦分层关注 践行“动学”理念——曙光学校锚定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开展小班化教学专题教研活动

发布日期:2025-11-20 来源:加区曙光学校 访问量:
字号:

11月18日上午,曙光学校以“小班化理念深化与实施策略落地”为主题,组织全体教师分班主任组、科任组开展专题教研交流活动。活动由业务副校长赵艳艳主持,教师进修校周慧老师全程参与指导,全体教师围绕杨健教授专题讲座核心内容,紧扣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(2012年9月)》24条要求,结合教学实践中的“三单”应用、分层提问、教学评一体化等关键问题深入研讨,在思维碰撞中推动小班化教学从“理念”走向“实践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锚定核心:“动学”闭环激活课堂,“分层暖心”守住初心

教研活动中,金主任作为核心发言人,开宗明义指出小班化教学的核心要义:“小班化绝非简单的人数减少,其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‘动’起来——即动脑、动手、动口、动心、动情,在多维互动中实现深度学习。”他进一步提出“听、看、做、讨论、教别人”的“动学”闭环模式,并强调这一模式需与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深度融合:课前依托“预学单”落实“预习导航”要求,通过“复习旧知、尝试新知、质疑问难”三部分内容,鼓励学生用文字、图示、图表等多元方式表达,教师提前批改分析学情,为二次备课和分层设计提供依据;课中通过合作讨论、实践操作推动“心动、眼动、手动”,确保每节课不少于3分钟有效合作学习时间,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同伴,落实“合作学习”规程;课后引导学生用概要图、图表等方式反思总结,完成“反思提升”闭环。

“放过孩子,但不放弃孩子”,金主任的这句话成为本次研讨的“金句”。针对教师提出的分层教学困惑,大家一致认为,小班化教学的分层关注需紧扣规程中“课堂提问”“及时辅导”要求,既要“分层”更要“暖心”:班主任在设计提问时,需针对学情前测结果设计“难易梯度”问题,确保课堂发言率100%,每个深度思维问题至少预留10秒侯答时间,点叫3名以上学生回答并重点关注中低层次学生;科任教师可采用“不同小旗子标识不同层次学生”的可视化方法,结合“有效训练”要求,设计分层课堂训练(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)和可选作业,建立错题册追踪学习问题,当堂面批三分之一以上作业,做到“问题当天解决、理解性问题当面解决”,真正实现“分层不分等,关注到个体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聚焦实践:教师转型“引导者”,多维策略落地教学目标

研讨环节,每位教师围绕杨健教授讲座内容与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要求,结合自身实践分享核心感悟。张慧老师提出,落实“多元评价”规程需从“关注倾听”入手——课堂上要敢于放手,及时表扬善于倾听的学生,每周为每位学生至少提供1次正式表扬,通过“小凤凰卡”记录成长,让评价成为传递关注与关爱的载体;部分教师聚焦“学生主体地位”,强调需彻底转变教师角色,从“讲授者”转为“引导者”,在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中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分层任务:不苛责基础薄弱学生“死抠难点”,通过“预学单”提前扫清障碍,用基础题帮助建立信心;不让学有余力学生“游离课堂”,通过深度思维问题和提升方案拓展能力,确保所有策略都为“教学目标落地”服务。

更多教师结合“三单”应用与“教学评一体化”展开交流:课前用“预学单”摸清学情,课中用“任务单”推动合作探究,课后用“评价单”落实规程“多元评价”要求,将“教学评一体化”贯穿始终;在小组合作中,严格按照规程要求采用二人组、四人组等灵活规模,指导学生明确分工、规范记录、高效分享,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性与团队协作能力。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总结展望:以规程为纲,让小班化成就每一位学生

业务副校长赵艳艳在总结时表示,本次教研以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为纲,让全体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领悟更聚焦、策略更具体。教师进修校专家对本次教研的针对性与实用性给予肯定,认为“动学”理念与规程要求的深度结合,为小班化教学落地提供了清晰路径。

未来,曙光学校将继续以杨健教授讲座理念为指引,以《南京市小班教学规程》24条要求为行动指南,重点推动“分层关注”“教学评一体”“学生主动动学”等策略进课堂、进备课、进评价,真正让小班化教学成为“关注每一个、发展每一个”的有力支撑,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。

关联稿件: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